银屑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有2-3%的人群受到其影响,主要特征包括皮肤红斑、鳞屑和瘙痒等症状。酪氨酸激酶2(TYK2)是细胞因子信号传递中至关重要的激酶,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例如IL-12和IL-23)及先天性免疫反应(如IFN-I)。在银屑病的慢性炎症中,由IL-23驱动的Th17途径发挥了核心作用。
Deucravacitinib是由BMS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首款口服选择性TYK2变构抑制剂,于2022年获得FDA批准,并成为第一款原创性氘代新药。本研究旨在探索全球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CT02931838)中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血清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该试验持续12周,重点评估Deucravacitinib在中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口服安慰剂组或Deucravacitinib组。我们采用OlinkPEA技术分析276种蛋白(包括OlinkTarget心血管II、Olink心血管III和Olink炎症Panel),以比较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基线时血清生物标志物的表达。
研究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通过不同的Olink panel检测到了多种蛋白表达的显著变化。心血管IIPanel中检测到5种蛋白表达上调(生长激素(GH)、CCL17、IL-6、FABP2和KIM1),同时71种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心血管IIIPanel中观察到6种蛋白上调(Ep-CAM、IGFBP-1、LDL受体、PI3、SCGB3A2和SELE),其中PI3的上调尤为显著,并且86种蛋白表达下调,其中特别是77种蛋白的下调表达显著;通过炎症Panel识别出11种蛋白表达上调(IL-17A、IL-17C、CASP-8、CCL20、IL-1α、MCP-3、IL-20、IL-24、CCL19、CXCL9和CDCP1),其中5种蛋白的上调表达显著,同时发现81种蛋白表达下调,其中60种下调表达显著。
在评估血清中IL-17A、IL-19、β-防御素及PI3水平与银屑病活动度指标(PASI和BSA)之间的相关性时,我们发现这些生物标志物在治疗前后均与PASI和BSA呈现出显著相关性。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些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PASI改善的关联,结果显示,在接受Deucravacitinib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日服两次,每次≥3mg剂量的患者,在第12周已达到PASI评分相较基线降低至少75%的主要疗效终点(PASI75)。此外,IL-17A、IL-19、β-防御素和PI3的表达降低与第12周PASI显著改善的趋势相关。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3/Th17途径的表达是疾病活动度和对尊龙凯时的Deucravacitinib治疗响应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与IL-23/Th17途径表达及角质形成细胞激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有所升高,并与疾病活动度及对尊龙凯时 Deucravacitinib治疗的响应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Deucravacitinib在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提供了重要且具有转化潜力的临床见解。